文章详细

浅谈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

123发布时间:2016年1月29日 河南郑州专业资深著名刑事辩护律师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成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问题之一。网络犯罪在大学生中的出现,为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深入剖析大学生网络犯罪发生和发展的动因,对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有重要作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亟待加强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犯罪 对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互联网引发了各个领域的应用革命,创造了新的生活、工作模式。然而,网络犯罪已成为目前不得不关注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网络犯罪比例逐年升高,并且它的触角已经触及到了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
  网络犯罪基本情况
  (一) 网络犯罪的涵义
  由于对网络犯罪的认识程度不同,各个国家对网络犯罪的理解和定义也不尽相同。但目前大部分专家和学者都认为,网络犯罪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犯罪对象而实施的严重危害网络空间安全的行为。一般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以网络为工具的犯罪;二是以网络为攻击目标的犯罪;三是以网络为获利来源的犯罪。
  (二)大学生网络犯罪表现形式
  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的网络犯罪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传统领域犯罪逐步向互联网渗透;其次,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对信息网络的破坏日益严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利用计算机制作、复制传播色情、淫秽物品;网上诈骗、网上敲诈勒索、利用网络非法传销的案件增多;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统计数字还清晰地表明,在网络犯罪的人群中,18岁至25岁的占了45%。这充分说明,以高智商为特征的大学生群体应该称得上是网络犯罪中的“易感人群”。由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具有接受新生事物快的心理特点,这一群体的网络犯罪多以“网络贩黄”、“网络病毒传播”、“网络非法传销”等为基本形式。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动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犯罪,既有其发生的客观原因,又有其存在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外来文化入侵、网络管理不力、网络的开放性以及我国教育体系及架构的缺陷等因素影响;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自身思想准备不足以及青年人的好奇和好胜心所致。
  西方思想文化的侵蚀以及网络管理的不力,是造成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的价值观易被网络消极文化所侵蚀,网络是一个没有国界的世界,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这里汇集交织,网络使用者轻易就可以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那些享乐、奢侈、冒险、刺激、性自由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青年人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欺骗性,其价值观念正潜移默化地对青年学生产生影响,西方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今青年人的价值判断和理想信仰。另外,相关部门对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打击力量欠缺力度,加上制度和法律的滞后,客观造成了网络空间普遍缺乏起码的伦理道德屏障。这对于崇尚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的青年学生来说,无疑将面对网络文化的严峻考验,少数控制力不强的人很有可能因价值观的错误而埋下犯罪的因子。
  现行的教育体系及制度的缺陷,是导致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校教育围着分数转,重智育轻德育、重学历轻素质成为教学的普遍现象。许多大学生从小就缺乏必要的道德和法制教育,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但是恰恰是这种道德教育的缺失,特别是法制教育的缺失造成大学生的网络犯罪。
  大学生高学历、高智商以及其好奇和好胜的自身特点,是导致网络犯罪的又一重要原因。从网络犯罪的涵义中可以明确一点,这种犯罪都是基于网络的,也就是说和网络有着特别的联系。而网络作为科技进步的象征,则大都是掌握在知识分子手中,这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在校大学生。大学生具有接受新事物的倾向和叛逆精神,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和好胜心理。在目前网络犯罪中,比如系统侵入或者是编制病毒、有关计算机设备的犯罪等等,往往是大学生出于自己的好奇或好胜心理,当犯罪的事实降临到头上时,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大都处在18岁至25岁的年龄段,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特别是往往缺乏正确的性心理,法律意识又比较淡薄,因此,大学生不仅是网络犯罪的“易感人群”,而且又属于互联网上的“弱势群体”,一旦触网涉黄,便会无法自拔。
  对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思考
  如何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网络犯罪的关键即网络管理;二是大学生的自身建设。
  (一)重在网吧管理和学生校外租住房管理
  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已基本上达到普及的程度,在校园网建设中,特别注意了对不良信息的监管和过滤。因此,客观上基本消除了学生从事网络犯罪的可能性,大学生网络犯罪主要是在网吧上进行。不难看出,每一所高校都是以多家网吧环绕为特征的,这就给大学生从事犯罪提供了理想的空间。现在的管理体制是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看上去管理者众多,但实际上谁都没有到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成立联合管理办公室,将原来分散在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管理网吧的权限集中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网吧的有效管理。同时,要从源头对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有关电信运营商进行严格要求,按照国家规定,对证照不全的网吧一律不许提供接入服务,并于每天零时至八时对所有网吧停止网络接入服务,这是最有效和最低廉的管理手段。同时网络的安全监控软件也要在网吧里安装,一旦有浏览色情和非法网站,便自动地阻断。
  目前,高校学生校外租宿情况普遍,这样一来大学生在外租房的网络行为既不受学校的限制,又不在网吧管理的行列,因此,绝不能忽略这一重要事实,对这些大学生的管理,只有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则要承担起这份责任,要从关心学生生活出发,多多深入学生租住地,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
  1、加强法制教育。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犯罪,国际社会早已开始着手与电子信息网络相关的立法工作,在初步建立有关电子信息网络标准化统一规则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开展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立法方面的工作,法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给我国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和借鉴提供了重要内容。对于网络,我国颁布的条例和部门规章有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7年《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1997年《刑法》的有关规定;2000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1年《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管理办法》;公安部1997年《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等。对大学生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网络犯罪、网络犯罪的危害、网络犯罪的处罚等,让法律法规真正起到震慑作用,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能力。
  2.加强道德教育。道德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它使人们从内心形成道德情感、信念和善恶是非观念,从而支配人们的内心活动和动机,以此实现内在的自我约束。在网络立法尚不健全的今天,提倡网络道德尤其必要。因此,在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网络道德教育。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到高校德育教育的范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引导学生合理取舍网络信息,努力规范网络行为;培养广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尽管大学生网络犯罪率相对于其他一些犯罪要低,但网络犯罪的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和巨大的危害性特点,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该让他们远离犯罪,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郑州专业资深著名刑事辩护律师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13253527607 网站支持: 大律师网